第二类 货物异常指标
货物异常类指标概述:企业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相对于费用、往来等科目而言其具有双重核算和账实必须相符等不可隐瞒的特性,企业账上可以乱记,但账面记载的货物必须与实际存货相符。
这是企业无法隐瞒的,同时企业对实物的管理必须设置保管岗位并要设立库存明细帐进行单独核算,这样才能保证实物领用存的账簿和实际相符,因此,对货物的监控是发现企业税收问题很关键的一环。
存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已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长期趴在库存科目中,导致账实不符隐瞒收入。
2、是多转成本导致库存负数或库存减少不记销售收入。
3、是低于进价销售等导致存货与留抵税金不匹配等情况。该部分共监控6项主要指标。
十三、存货大于销售收入的
账务分析:在企业存货周转率考核中,低于3(圈)的为不达标,即存货为销售成本的33%以上为不达标,反映为存货太大,资金周转太慢。
存货周转率=当期累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当期累计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
假定当期累计销售成本为100,若周转率最低为3,则最大平均存货应=100/3=33.33。
假定企业销售毛利为10%,则存货最高(剔除个别特殊企业)应占销售收入的30%,超过30%则为异常状况。
十四、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
1、计算公式: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的比例。
2、账务分析: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不正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评估时会检查纳税人的“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预收账款”以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变化的原因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说明其资金的合法来源;实地检查存货是否与账面相符。
十五、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幅度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
2、账务分析:正常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期末存货额与当期累计收入对比异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成本未计收入等问题。
3、预警值:50%为检查疑点:检查“库存商品”科入目,并结合“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进行分析,如果“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大于“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贷方余额、“应付账款”借方且长期挂账,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纳税人的存货是否真实,与原始凭证、账载数据是否一致。
十六、纳税人存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存货周转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存货周转变动率=本期存货周转率÷上期存货周转率-1;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数+存货期末数)÷2。
2、账务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十七、存货为负数
账务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为抬高结转成本价格,其主要其途径一般是通过抬高当期估价入库商品价格,来抬高加权移动平均单价从而达到多转成本的目的。
2、人为多转数量,即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结转数量和原始凭证所载数量不一致,造成硬性多转成本。
3、销售产品与实际结转产品的品种不一致多转成本。如:销售了5个水杯,结转了5个轮胎等,其方法也是采取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结转品种和原始凭证所载品种不一致的方式硬转。
4、有的企业将库存转入损失、转入非生产经营用成本或支出、虚假退货、等也可以造成库存负数。
十八、存货与留抵税金不匹配:留抵税金>存货×适用税率
账务分析:企业留抵税金是反映存货中所含的税金,其最大数额不应大于存货金额×适用税率。造成留抵税金大于存货×适用税率的原因:
1、企业销售价格低于进货成本,形成成本大于收入。
2、有非成本因素的税金抵扣过大,如固定资产、运费、成品油、其他杂费等
3、进项票不能及时取得,即估价入库的货物已销售,但进项发票滞后取得,造成下期存货与留抵税金不匹配。以上无论哪种情况,税收上都存在明显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