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4-29 10: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老干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4400066/answer/136841089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说明,这是一个资产类科目。初始确认是按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列示为存货;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的,列示为其他非流动资产。说到这有同学可能要问了,成本为什么和资产联系在一起?它和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又是啥关系?我们从定义入手,合同履约成本是指企业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作为合同履约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明确由客户承担的成本以及仅因该合同而发生的其他成本。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该成本预期能够收回这个定义明确了和生产成本的区别。我们知道,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是包括料工费,期末结转至产成品或在产品,这是在存货准则当中规范的。但是生产成本与合同履约成本区别在于,生产成本并非为了某一个当前或预期取得的特定的某一个合同而产生的,就是企业日常的生产活动,没有合同我们依旧可以发生这些料工费。而合同履约成本,就是为了某一个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可以很理解成“无合同,无履约成本”。另外,实务中合同履约成本会经常出现在具有一定期限的安装合同中。如:安装水暖工程的合同,经常有连续几个月。安装到一半的时候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新收入准则下,在一段时间内确认收入成为了重点,为了让会计处理能更好的反映业务的实质,单独设立该科目对消耗进行归集,期末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按照产出法确认履约进度,会导致期末合同履约成本出现余额,例如:我们归集的合同履约成本为借方发生额50万,而按照履约进度只能结转40万的合同履约成本到主营业务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40,贷:合同履约成本 40),就会出现借方的10万元余额。根据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如果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内要披露成存货科目,否则披露成其他非流动资产。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企业利润表中的收入,成本,费用都是怎么产生的?其实我们销售产品产生收入成本,是因为收到或预期收到货币资金增加了资产,从而会有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于消耗了存货,即资产的减少,从而产生了主营业务成本。就连员工报销差旅费,都是由于他们消耗掉了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才产生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利润表科目,所以,资产的消耗计费用,这句话大家一定要理解。为什么会说这个问题,我们回到合同履约成本,当我们确认收入的时候,要结转成本的科目就是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合同履约成本所以本质上这就是一个资产类的科目,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期末有余额要列示到存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中。假如我们不用这个科目,换成是“成产成本-合同履约成本”(这科目我乱写的)可不可以,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其实就是个过渡科目。但为了突出强调是针对特定的合同,也为了和国际准则接轨,我们设置了合同履约成本这一个科目进行核算。一旦理解了会计处理就显得很简单了:<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6b5df063bc91b1103b69d96ef82d5f6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85"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6b5df063bc91b1103b69d96ef82d5f6_r.jpg?source=1940ef5c"/> |
|